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健康相关因素
长期的精神压力或焦虑会导致情绪调节能力下降,使人更容易感到愤怒。研究表明,压力水平升高时,大脑中的杏仁核(负责情绪反应的部位)活动增强,而前额叶皮质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减弱。
抑郁症或其他心理问题也可能表现为易怒,这是因为这些状态影响了大脑中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平衡。
2.激素波动
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不平衡,可能引发情绪波动。甲亢患者由于代谢加速,可能表现出易激惹情绪。
女性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因体内激素波动,也可能出现情绪敏感、易怒等现象。
3.睡眠质量不足
睡眠不足会削弱大脑对情绪的调控能力,降低耐受力。研究显示,平均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发生情绪波动的概率显著增加。
4.饮食习惯与营养不足
血糖水平过低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当身体缺乏能量供应时,人可能更容易产生愤怒情绪。
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如镁、B族维生素等,也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引发易怒。
5.潜在身体疾病
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可能通过影响身体的整体运作,加重情绪不稳定的倾向。
有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包括情绪变化,应特别注意药物管理。
6.生活环境和社交关系
长期处于冲突频繁的家庭、工作或社会环境中,会使人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与他人的沟通不畅或某些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也可能成为情绪爆发的导火索。
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并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并尝试适当释放压力,可能有助于改善情绪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