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明确病情和分期
必须确定原发肿瘤的位置、类型以及转移范围。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或PET-CT)和结肠镜等手段评估是否存在局部侵犯或远处转移。
病理学检查是关键,需要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如基因变异状态(例如KRAS、NRAS、BRAF突变)。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后续治疗策略。
2.手术治疗
如果转移灶局限于结肠且手术切除有望改善预后,可考虑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手术目标在于完全清除可见病灶,同时保持肠道功能。
若肿瘤导致肠梗阻或穿孔,需紧急手术处理以解除危及生命的问题。
3.全身治疗
化疗:适用于大部分无法直接手术切除或术后高复发风险的病例。常用药物包括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和氟尿嘧啶类药物。
靶向治疗:针对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例如使用抗EGFR药物或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4.对症支持治疗
针对消化道出血、痛苦的腹泻或便秘等症状采取相应的支持措施,改善生活质量。
营养支持也很重要,尤其是进食困难的患者,应评估营养状态并制定个性化的补充方案。
5.定期随访和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和结束后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和标志物检查(如CEA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和可能的疾病进展。
肿瘤转移到结肠通常提示疾病进展较快,因此需要尽早进行综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