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血压变化:一般情况下,人体会通过调节心率和血管收缩来维持稳定的血压。但如果这种调节不够迅速,就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在站立时,血压下降通常超过20毫米汞柱,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下降足以引发症状。
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心血管系统的反应速度可能变慢,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老年人更容易经历这种情况。
3.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利尿剂、抗抑郁药和高血压药物,可能影响身体对姿势改变的血压调节能力。
4.脱水:脱水减少了血容量,降低了血压调节能力,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5.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自律神经功能,从而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6.心脏问题: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也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原因之一。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在改变姿势时动作缓慢,可以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