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皮肤渗出液
拔罐过程中,由于负压作用,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屏障功能短暂改变。毛细血管中的液体可能通过皮肤渗出到表面,这些渗出液混合了组织间液、少量蛋白质及代谢产物,形成肉眼可见的黄色物质。
2.汗腺分泌
拔罐的负压会刺激皮肤的汗腺活动,同时拔罐部位的温度升高也会促进汗液产生。如果部位清洁不充分或汗液蒸发减慢,会使得汗液与其他分泌物在皮肤表面聚集,看起来呈淡黄色或透明黄色。
3.皮脂腺分泌
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在拔罐过程中被抽吸到皮肤表面,与空气接触氧化后可能呈现微黄色。这种情况多见于背部、胸部等皮脂腺集中区域。
4.皮肤轻微摩擦损伤
如果拔罐时间较长或者负压较强,局部皮肤可能会受到轻微牵拉或摩擦损伤,导致皮肤屏障破坏,促使一些炎性渗出物或组织间液流出,这些物质常呈浅黄色。
5.外界污染因素
如果拔罐前皮肤未完全清洁,可能存在皮肤表面本身的杂质或者油脂。例如,如果使用拔罐辅助剂(如按摩油),这些残留物也可能与拔罐后的分泌物混合,被误认为是“黄色物质”。
这种情况通常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必过于担心。需要注意保持拔罐后的局部清洁,以防止感染。如果伴随异常症状,如疼痛、瘙痒或起疹,应及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