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影像学检查:
B超: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通过声波成像发现肝脏异常。B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作为初筛工具。
CT扫描:可以提供详细的肝脏图像,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适用于发现较小的肝内病变。
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尤其是使用造影剂后可以更加准确地显示肝脏内的肿瘤特征及其血供情况,是肝癌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
PET-CT:通过核素标记的葡萄糖代谢显像,可以发现肝脏及全身其他部位的转移病灶,对判断肿瘤分期有重要意义。
2.血清标志物检测:
甲胎蛋白(AFP):是最常用的肝癌血清标志物,高达70%的肝癌患者会出现AFP升高。AFP并不是绝对特异,某些良性肝病也可能导致其升高。
DCP(去γ-羧基凝血酶原):在肝癌患者中可能升高,特别是在AFP水平正常的情况下,DCP可作为补充检测手段。
AFP-L3:是AFP的一种亚型,其比例增高可提示肝癌的发生。
3.组织病理学检查:
活检:通过穿刺获取肝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是确诊肝癌的金标准。活检可提供肿瘤的具体类型、分化程度等关键信息,但存在一定风险,如出血、感染或肿瘤种植。
影像学检查、血清标志物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共同构成了原发性肝癌的全面诊断体系,不同方法各有优劣,应根据临床需求综合运用。在定期体检中发现肝脏异常时,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癌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