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药物毒性:某些药物的大剂量使用或过敏反应可能导致急性肝衰竭。其中,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是最常见的药物相关原因。在美国和欧洲,约一半的急性肝衰竭病例与乙酰氨基酚过量有关。
2.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都可能引发急性肝衰竭。其中,乙型和丁型肝炎在发展中国家是更为常见的病因。
3.自身免疫性肝炎:机体免疫系统攻击肝细胞,导致肝脏快速损伤和功能障碍。这种类型的肝炎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4.代谢性疾病:包括威尔逊病(铜代谢紊乱)和其他遗传性代谢障碍,这些情况可以突然出现并迅速恶化为急性肝衰竭。
5.毒素摄入:有毒蘑菇(如鹅膏菌)以及一些工业化学品可导致急性肝中毒,进而发展为急性肝衰竭。
6.缺血性肝损伤:由于心力衰竭、休克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肝脏供血不足,这种情况也被称为“肝脏心源性休克”。
7.妊娠相关肝病:包括急性脂肪肝和妊娠期HELLP综合征,可以引起急性肝衰竭。
急性肝衰竭的治疗取决于其具体病因,因此准确诊断非常关键。了解这些潜在病因对于预防和早期识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