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动脉粥样硬化:这是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原因,占所有病例的90%以上。动脉中的脂质沉积形成粥样斑块,逐渐增厚并硬化,使动脉腔变窄,最终可能完全阻塞血流。
2.血栓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血小板在损伤部位聚集并形成血栓,进一步阻塞血管。
3.冠状动脉痉挛:即使没有明显的动脉狭窄,冠状动脉也可能由于各种因素(如吸烟、冷刺激、药物等)发生痉挛,导致血流暂时中断。
4.炎症反应:冠状动脉内膜的慢性炎症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也可能直接引发心肌梗死。
5.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会使动脉壁受损,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6.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长期偏高,容易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7.吸烟:吸烟不仅直接损害血管内皮,还会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
8.高脂血症: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9.肥胖和缺乏运动:这些因素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从而间接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预防心肌梗死需要控制上述风险因素,包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定期运动、管理好血压和血糖、戒烟限酒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