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确诊是否准确
前列腺炎包括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及无症状性前列腺炎,不同类型的前列腺炎治疗方式差异较大。如果之前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可能是疾病分型错误或存在合并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的情况,需要再次进行详细检查,如尿液常规、前列腺液分析、超声检查等。
2.抗生素使用合理性
如果是细菌性前列腺炎,抗生素使用是关键。需确认选用的抗生素是否针对致病菌敏感,可通过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判断。针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抗生素疗程通常需要4至6周,过短疗程可能导致病情反复。
3.非细菌性原因的考虑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约占所有前列腺炎病例的90%以上,这类疾病与免疫、神经肌肉、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单纯抗生素治疗通常无效。此时,可以尝试肌肉松弛剂、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以及热疗或物理治疗等辅助方法。
4.排除耐药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耐药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这种情况下普通抗生素无法起效,需要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更为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同时避免长期、大剂量自行用药。
5.生活方式调整
缓解症状和减少复发必须依靠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避免久坐、适当运动、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刺激、戒烟戒酒、减少辛辣饮食摄入等。这些措施在减轻前列腺充血、缓解症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6.评估心理状态
临床发现,前列腺炎尤其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常伴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对于部分患者有明显的症状改善作用,有必要时可联合心理咨询或相关药物治疗。
7.多学科协作及个性化治疗
对于复杂或难治性前列腺炎病例,建议寻求泌尿外科、疼痛科、心理科等科室的多学科协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持久性症状需要警惕存在误诊或其他基础疾病的可能,及时就医复查并调整后续治疗方向对于管理病情十分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