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饮食因素:长期高蛋白、高盐分和高嘌呤饮食可能导致尿液中钙、草酸和尿酸含量增加,促进晶体沉淀形成结石。例如,高盐饮食可增加尿钙排泄,而高嘌呤饮食会加重尿酸水平升高。
2.水分摄入不足:饮水量不足会使尿液浓缩,尿液中的矿物质和代谢废物浓度上升,从而容易形成结晶并发展为结石。建议每天保证1500-2000毫升的水摄入量,以稀释尿液浓度。
3.代谢异常:某些代谢疾病可能导致尿液成分失衡。例如,高尿钙症、高尿酸血症、胱氨酸尿症等都可能引发结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也会导致尿钙排泄增多,增加结石风险。
4.感染或炎症:慢性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促使结石形成。部分细菌会分解尿素生成氨,使尿液呈碱性,结合磷酸盐和镁离子会形成鸟粪石类结石。
5.泌尿系统梗阻:如输尿管狭窄或膀胱出口梗阻,会导致尿液排空不完全,尿液滞留时间延长,有利于晶体沉积。
6.遗传因素:部分人可能因家族遗传原因导致尿液中某些物质的代谢异常,如胱氨酸尿症。
7.药物影响: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大量抗酸剂或特定化疗药物,可能改变尿液成分,促进结石形成。
如果尿液中反复出现结石或伴随疼痛、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病因评估,包括尿液分析、影像学检查及相关代谢筛查。这不仅有助于明确具体病因,还能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以减少结石的再次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