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胃肠道疾病
急性胃炎:胃黏膜受到刺激,引发恶心呕吐,常伴有上腹部不适或灼热感。饮食过油腻、饮酒过量以及服用某些药物是常见诱因。
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胃酸分泌异常导致胃黏膜损伤,进食后加重刺激,可能引发呕吐。
幽门梗阻:幽门狭窄会导致胃内容物无法顺利排空,进食后胃压力增高以致呕吐。呕吐物可能有宿食或腐败气味。
2.中枢神经系统因素
中枢性呕吐:脑部病变(如颅内肿瘤、高颅压)可能影响呕吐中枢,导致进食后频繁呕吐,同时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美尼尔病或前庭功能紊乱:内耳平衡功能障碍可导致恶心、呕吐,通常与头晕密切相关。
3.食管功能异常
食管痉挛或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肌肉收缩协调性差,使食物无法顺利进入胃内,容易在进食后出现呕吐。
反流性食管炎: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其黏膜,可引起恶心、烧心及呕吐,尤其在进食过饱或平躺时加重。
4.代谢性或全身性问题
妊娠期剧吐:妊娠早期受激素水平变化影响,部分孕妇可能出现严重呕吐,甚至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不足引发酮体积累,直接刺激胃肠道或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呕吐症状。
5.心理因素
神经性厌食:情绪紧张或对体型的过度关注,可能导致进食过程中不自主呕吐。
压力过大或焦虑障碍:部分人群在精神高度紧张时,可能通过呕吐表现这种应激反应。
6.药物或毒物作用
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阿司匹林)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呕吐。
食物中毒或摄入有害物质时,机体保护性地通过呕吐排出毒素。
一吃东西就吐若频繁发生且伴有体重下降、腹痛、黑便或其他异常现象,应尽快进行医学评估,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