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超过50%的慢性胃炎患者可能存在这种感染。该菌通过分泌尿素酶、毒素等物质,刺激胃黏膜,从而诱发炎症反应。
2.浅表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其特征是胃黏膜层的炎症未深入到深层组织。当幽门螺杆菌过度繁殖时,可进一步加剧这种炎症,并使胃黏膜屏障受损,进而导致局部糜烂的出现。
3.胃黏膜糜烂通常表现为局部的黏膜缺损,与幽门螺杆菌长期定植和相关毒素作用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中,糜烂性胃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
4.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会引起胃酸分泌异常。过多的胃酸结合炎症反应,会进一步加重糜烂程度,影响愈合速度。
对于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的患者,如明确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尽早进行规范的根除治疗,同时配合药物保护胃黏膜及缓解炎症反应,以降低症状复发风险和进一步恶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