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尧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代谢适应性:一些人在减少热量摄入或进行间歇性禁食时,其基础代谢率可能会有所调整,导致饥饿感减弱。这是因为身体在适应能量摄入的变化。
2.饮食内容:如果前一餐含有较高比例的蛋白质、纤维和健康脂肪,这些营养素可以延缓消化速度,从而更长时间地保持饱腹感。例如,高蛋白质饮食能够增加饱腹激素的分泌,而高纤维食物则可以增加胃内食物容量。
3.生理差异:不同的人对饥饿的敏感度各不相同。有的人对血糖水平波动不太敏感,因此即便空腹时间较长,也不易产生明显的饥饿感。
4.心理因素:情绪和压力等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到饥饿感。忙碌或专注于其他事情时,注意力可能转移,进而忽略了身体发出的饥饿信号。
5.间歇性禁食:这种饮食模式通常涉及每日8小时的进食窗口和16小时的禁食期。许多采用这种方法的人报告称当身体适应后,很少在禁食期间感到饥饿。
如果长期不感到饥饿并伴随疲劳、头晕等不适症状,应考虑调整饮食计划或咨询专业人士,以确保营养充足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