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体位性低血压:长期卧床会导致血管调节功能下降。当从平躺转为坐立或站立时,血液迅速流向下肢,导致大脑暂时性供血不足。此时可能会引发眩晕、头晕或甚至短暂的意识丧失。
2.肌肉和心血管系统退化:由于长期不活动,肌肉力量减弱,特别是腿部肌肉无法有效地帮助心脏泵血。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降低,使得快速变化的姿势更难以适应。
3.脱水或电解质失衡:长期卧床的老人有时摄入液体不足或者因其他原因导致电解质失衡,这样也可能影响血压的调节,提高眩晕发生的风险。
4.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尤其是降压药、利尿剂或镇静剂,可能会加重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需要仔细检查药物使用情况。
5.衰老相关因素:老年人本身自主神经功能调节能力下降,也使得从一种体位转换到另一种体位时,更容易出现眩晕症状。
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应注意逐渐增加活动量,缓慢改变体位,保持充足的水分和电解质摄入,定期监测血压,并在必要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如有持续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