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常见原因及类型:
(1)直肠脱垂:这是指直肠壁部分或全部从肛门脱出。多见于长期便秘、腹部压力增加或盆底肌无力的个体。轻度表现为排便后可自行还纳,重度则可能脱出时间延长,甚至无法还纳。
(2)痔疮:内痔发展到中晚期也可出现黏膜脱出,多伴随大便带血或瘙痒感。
2.处理方法:
(1)轻度脱出:在初次或偶发症状时,可用清洁的手套轻柔地将脱出的组织推回肛门。此时应避免用力过大,以免引起进一步损伤。
(2)改善生活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是关键。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久坐和久站。
(3)药物辅助:对于痔疮相关的脱出,可短期使用局部药物,如痔疮栓剂或软膏,帮助减轻炎症和疼痛。但需避免长期依赖。
(4)医疗介入:若症状频繁发生或脱出不能自行还纳,应及时就医。轻度病变可尝试注射疗法或橡皮圈结扎术;重度脱垂或反复发作的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直肠固定术或痔切除术。
3.预防措施:
(1)定期锻炼增强盆底肌肉力量,例如凯格尔运动。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过度用力或蹲厕时间过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
(3)及早干预便秘、慢性咳嗽等可能导致腹压增加的疾病,以减少病情加重的风险。
若脱出伴随剧烈疼痛、大量出血或组织颜色改变,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与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造成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