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病因:
慢性肾小球肾炎:长期慢性肾小球肾炎会损伤肾脏组织,导致纤维化。
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种疾病会损害肾脏血管,诱发纤维化。
肾囊性病变:如多囊肾病,会引起肾脏结构异常和纤维化。
药物毒性:某些药物对肾脏有毒性作用,长期使用可导致纤维化。
2.症状:
尿量减少或无尿:随着肾功能恶化,尿量逐渐减少。
水肿:由于肾脏排水功能下降,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浮肿。
高血压:肾脏调节血压的功能受损,导致血压升高。
贫血和乏力:肾脏生成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贫血和乏力感。
尿毒症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尿毒症表现。
3.诊断:
血液和尿液检查:了解肾功能情况,如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及CT扫描,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及是否存在病变。
肾活检:通过取少量肾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诊纤维化程度。
4.治疗:
控制基础疾病:如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减缓肾功能恶化。
药物治疗:使用抗纤维化药物、降压药、利尿剂等。
饮食管理:低钠、低蛋白饮食,以减轻肾脏负担。
透析或肾移植:在肾功能极度衰竭时,需考虑透析或肾移植。
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肾源性纤维化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定期体检和监测肾功能对于高危人群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