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辨证治疗:
外感风热: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咽喉肿痛、口干等,治疗上常用银翘散。主要药物有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薄荷等。
痰热壅盛:特点为咽喉肿痛明显,有黄痰,口渴喜饮,治疗宜清热豁痰,可选用清咽利膈汤。药物包括黄芩、桔梗、贝母、甘草等。
阴虚火旺:此类患者多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夜间加重,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用知柏地黄丸。药物如熟地黄、山药、知母、黄柏等。
2.中医外治法:
针灸:针刺穴位如合谷、少商、天突等,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减轻疼痛。
推拿:通过推拿肺俞、大椎等穴位,帮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饮食调理:
多喝温水,有助于保持咽喉湿润。
适量食用梨、蜂蜜、白萝卜等具有润肺、止咳、生津作用的食物。
避免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4.生活调整: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中。
避免过度使用嗓子,如大声说话、唱歌等,减轻对咽喉部位的负担。
注意休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中医治疗嗓子疼注重从整体出发,通过内服中药、外治方法及生活调节综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