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障碍与多动症区别有哪些

2024-10-11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病情分析:抽动障碍和多动症是两种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问题,但它们在症状、成因及治疗方式上存在显著区别。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两者的不同点。

1.症状表现:

抽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快速的、重复的动作或声音,称为抽动。这些抽动可以是简单的,如眨眼、耸肩等;也可以是复杂的,如跳跃、扭动身体等。声音上的抽动可能包括清嗓子、咆哮或其他语音。

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孩子们可能难以保持注意力,容易分心,不按顺序完成任务。他们常常表现出过度活跃,如不停地走动、难以安静坐下,以及冲动行为,如打断他人谈话或难以等待。

2.成因:

抽动障碍:研究认为其成因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调(如多巴胺)以及环境因素有关。一些感染或免疫反应也可能触发或加重症状。

多动症:成因同样复杂,包括遗传因素、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特别是前额叶皮层),以及环境因素如母体怀孕期间的烟酒暴露等。

3.诊断标准:

抽动障碍:需症状持续至少一年的时间,并且症状必须在18岁以前开始。通常根据临床观察及病史记录进行诊断,有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多动症:症状需在12岁之前出现,并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境中(如家庭、学校等)表现出来。需通过详细的行为评估及问卷调查,并结合家长、教师及医生的综合意见来确诊。

4.治疗方法:

抽动障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如习惯逆转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控制抽动。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其他调节神经递质的药物。

多动症: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常用药物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如哌甲酯和非兴奋剂如阿托莫西汀。行为疗法则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正强化及社会技能训练等。

了解抽动障碍和多动症的区别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和应对这些问题,从而提供适当的干预和支持。同时,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