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涌泉穴:这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于足底前部。这个穴位对应肾脏功能,可以通过按摩或针灸来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
2.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赤白肉际凹陷处。此穴属于足太阴脾经,刺激该穴位可以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3.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它是足少阴肾经的重要穴位,常用于治疗腰痛、耳鸣、咽喉肿痛等与肾虚相关的疾病。
4.然谷穴:也是足少阴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前下方的凹陷处。它对于清热泻火,调节肾脏和膀胱的功能有显著效果。
5.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骨间隙的后方。属足厥阴肝经,为原穴。对肝气郁结引起的各种症状,如头痛、眩晕、高血压等,具有显著的疗效。
上述各个穴位均有其特殊的功能,通过适当的按摩或针灸,可以达到调节整个身体机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在自行寻找和刺激这些穴位时,需注意力度适中,不宜过度用力,以避免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