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原因:
眼部外伤:轻微撞击或摩擦眼睛可能导致小血管破裂。
用力动作:剧烈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动作可能增加眼压,从而导致结膜下出血。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引起眼部微小血管脆弱,容易破裂。
血液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或凝血功能障碍,会导致出血倾向增加。
药物影响: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林)可能导致易出血。
2.症状:
结膜下出血主要表现为眼白部分有明确的红色区域,但通常没有疼痛、视力变化或其他不适症状。
3.处理与预防:
一般情况下,结膜下出血在7-10天左右会自行吸收,不需特殊治疗。
避免揉眼睛,防止再次出血。
如果频繁发生,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潜在的系统性疾病。
控制高血压及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可以减少发生风险。
当眼睛出现红血点且伴随疼痛、视力下降、眼分泌物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以排除其他眼部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