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产前因素:
遗传因素: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脑性瘫痪的风险。
母体感染: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如风疹、弓形虫或巨细胞病毒等,有可能引起胎儿脑损伤。
母体健康问题:妊娠糖尿病、高血压和其他慢性疾病可能增加胎儿患脑性瘫痪的风险。
胎儿发育异常:胎儿脑部发育不良或结构异常也可能导致脑性瘫痪。
2.围产期因素:
早产:早产儿出生时脑部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到损伤,增加脑性瘫痪的风险。
低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婴儿更易出现脑部问题。
缺氧:分娩过程中胎儿缺氧可能导致脑损伤,从而引发脑性瘫痪。
出生过程中的创伤:难产或需要使用辅助工具如产钳和真空吸引器,可能对新生儿脑部造成损伤。
3.产后因素:
新生儿黄疸:严重的新生儿黄疸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核黄疸,进而导致脑性瘫痪。
感染:如脑膜炎或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会对婴儿的脑部造成永久性损伤。
创伤:头部外伤如跌倒或车祸等可能造成脑损伤,引起脑性瘫痪。
中毒:铅中毒或其他有毒物质暴露可能导致脑部损伤。
脑性瘫痪的病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遗传、感染、缺氧、创伤等因素。预防脑性瘫痪需从孕期开始,注重母体和胎儿的健康管理,并在围产期和产后避免相关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