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靶向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识别癌细胞中特有的分子(如蛋白质、基因突变或其他生物标志物),然后设计药物专门针对这些分子进行干预。例如,某些靶向药物可以阻断与癌细胞增殖有关的信号通路。
2.靶向治疗通常分为两类:单克隆抗体疗法和小分子抑制剂。单克隆抗体疗法是利用人工合成的抗体与癌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质结合,从而标记或直接杀死癌细胞。小分子抑制剂则是通过抑制细胞内特定酶或蛋白质的活性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3.靶向治疗相比传统化疗有较少的副作用,因为它主要作用于癌细胞,而不是健康组织。这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生活质量更高。不过,靶向治疗也可能引发一些特定的副作用,如皮疹、高血压、肝功能异常等。
4.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前,需要进行分子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能够被特定药物靶向的分子标志物。这是因为不同的癌症类型和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最佳的靶向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量身定制。
靶向治疗代表了癌症治疗的一种进步,通过精准打击癌细胞,提高了治疗效果并减少了副作用。患者在选择这类治疗时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详细评估,以确保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