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分类和初步清理
使用后的拔罐器具应根据材料性质进行分类。例如,塑料、玻璃、硅胶等材质要分开处理。如果拔罐过程中发生了皮肤破损或出血,应将这些器具单独标记并优先处理。
2.物理清洗
使用清水或中性清洁剂清洗拔罐器具表面,去除肉眼可见的污垢和残留。对于玻璃拔罐器,可以用软刷轻轻擦洗;对于塑料制品,要避免使用硬质工具以免刮伤表面。
3.消毒液浸泡
将清洗干净的拔罐器具放入消毒液中浸泡。常用的消毒液包括含氯消毒剂(如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溶液)或75%的酒精溶液。浸泡时间一般为30分钟,但应根据消毒剂说明调整具体时间。
4.高温消毒
对于耐高温的玻璃拔罐器,可采用高温消毒方式:
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121℃,15分钟)。
或者在煮沸的热水中进行20分钟的煮沸消毒。
5.紫外线消毒
一些无法耐受高温的塑料或硅胶拔罐器,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灯照射,距离保持在25-30厘米,照射时间20-30分钟。
6.自然晾干
消毒后,将拔罐器具置于无菌布上自然晾干,避免手直接接触污染已消毒的器具。
7.储存
干燥后的拔罐器具应放置在密闭的无菌容器中储存,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卫生状态。
在进行拔罐治疗之前,应再次检查器具是否处于无菌状态,以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