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胆道梗阻
胆囊炎可能引起炎症扩散至胆总管,导致胆管狭窄或结石嵌顿,造成胆汁流出受阻。这种情况下,结合胆红素无法通过正常途径排泄,会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发皮肤和巩膜发黄。
2.胆红素回流
当胆管系统受到炎症挤压或阻塞时,胆汁中的结合胆红素可以逆向回流入肝脏,再通过血液循环增加非结合胆红素的浓度。结合胆红素是黄疸形成的主要原因,其浓度升高会伴有典型的全身黄染表现。
3.肝细胞损伤
严重胆囊炎可能诱发继发性肝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导致肝细胞受损,使肝脏处理未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进一步加剧胆红素在血液中的积累,这可能表现为更明显的黄疸症状。
4.胆汁淤积
急性或慢性炎症可能引起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甚至发展为胆管炎。此时胆汁流动不畅,会增加胆红素在组织液中的沉积风险,并导致黄染。
5.感染或并发症
胆囊炎若合并细菌感染,可能诱发败血症或肝脏脓肿等严重并发症。这些情况可进一步干扰胆红素代谢,加速全身黄疸的出现。
胆囊炎引发的全身黄染提示病情可能较为严重,应密切关注感染控制、胆道梗阻解除及肝功能保护。如果出现发热、上腹疼痛加重或意识不清等症状,需及时评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