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这种类型的药物包括伊马替尼、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等。它们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非小细胞肺癌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活动,干扰癌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贝伐单抗是该类药物的代表之一,用于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疾病。其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限制癌细胞获取营养和氧气。
3.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如西妥昔单抗和潘美途单抗,常用于治疗结直肠癌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EGFR抑制剂通过阻断EGFR信号传导,减少癌细胞的生长和扩增。
4.BRAF抑制剂:达拉非尼和维莫菲尼为代表,用于BRAFV600突变阳性的黑色素瘤。这些药物通过靶向致癌基因突变,降低肿瘤细胞的繁殖能力。
5.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和鲁卡帕利等,主要用于BRCA突变相关的卵巢癌和乳腺癌。这类药物通过干扰DNA修复机制,使癌细胞无法修复损伤而最终死亡。
6.CDK4/6抑制剂:如帕博西尼,通常用于HR阳性、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进程,控制癌细胞的生长速度。
在使用靶向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基因突变情况进行选择,以确保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同时也需监测可能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