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术前评估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核磁共振或PET扫描,用于确定肿瘤的精确位置、边界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活检:通过穿刺或切取组织样本明确肿瘤的性质(如是否属于恶性)。
全身评估:血液检查、心肺功能测试等,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
2.手术方式选择
局部切除:适用于较小且局限的肿瘤,仅切除肿瘤本身及周围少量正常组织,同时保留主要的肌肉和神经结构。
广泛切除:若肿瘤较大,需要切除一定范围的正常组织以保证足够的安全边界。
根治性切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截肢以完全清除病灶,尤其是当肿瘤侵入重要的血管、神经或骨骼结构,且其他方式不足以控制疾病时。
3.手术过程
麻醉:根据手术范围选择全麻或局部麻醉。
切口设计:沿着肿瘤所在的解剖区域设计合适的手术切口,以便充分暴露病灶。
切除:遵循“整块切除”原则,将肿瘤连同适当范围的健康组织一并切除,避免肿瘤细胞残留。
重建:若切除范围较大,可通过皮瓣移植、假体植入或其他方式进行组织和功能修复。
4.术后处理
病理评估:切下的组织会送病理检查,确认是否完全切除以及有无肿瘤残留。
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提高患肢的活动能力,预防术后并发症。
辅助治疗: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术后定期随访监测复发和转移情况,以保障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