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心肌缺血是指心脏供血不足,无法满足心肌正常功能的需求。原因通常是冠状动脉阻塞,常见的情况包括动脉粥样硬化。
2.轻度心肌缺血如果能够快速恢复血流且没有心肌细胞坏死,通常不会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如果缺血超过20分钟,心肌细胞开始发生损伤,超过一小时则可能出现细胞死亡。
3.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心脏组织因缺血而受到严重损害时,死亡的心肌细胞不能再生,这意味着心肌损伤是永久性的。这种情况下,受损区域可能形成瘢痕组织,从而影响心脏功能。
4.长期慢性的心肌缺血,即使没有急性心肌梗死,也会由于反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导致心肌纤维化,一样会对心脏造成永久性影响。
预防和及时处理心肌缺血至关重要。适当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和吸烟等,可以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风险。出现胸痛或其他心绞痛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以避免心肌永久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