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琼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凝血功能低下:
凝血功能低下常见于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某些药物影响(如抗凝药物)以及遗传性凝血障碍等。
血浆中凝血因子减少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建议及时进行凝血指标检测,如PT(凝血酶原时间)和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补充维生素K、调整药物剂量、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特定凝血因子浓缩物。
2.总胆红素偏高:
总胆红素增高指示胆红素代谢异常,常与黄疸相关,是肝细胞损伤、胆道阻塞或溶血性贫血的表现。
根据病因不同,可能需要行腹部超声检查以评估胆道系统,以及肝功能全套检查。
针对肝细胞损伤,可能需要药物支持肝功能;若为胆道阻塞,应考虑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外科手术干预。
应通过详细检查明确凝血功能低下和总胆红素偏高的具体原因,以便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在此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与专业医师沟通,以获得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