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钟爱主任医师
南京市中医院 老年科
1.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主要定植于胃黏膜的细菌,感染后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统计显示,全球约有50%的人口携带该细菌,其中大多数为无症状或轻微不适。
2.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状态,其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患者通常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和更高的并发症风险。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通常需要通过一系列抗生素疗法进行治疗,如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这些疗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以及铋剂。治疗成功率较高,通常在70-90%之间。
4.治疗后应随访检查,常用的方法包括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等,以确认细菌是否被完全清除。
5.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引发严重的胃部疾病,不建议等待自愈,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正规治疗。即便某些轻微感染者可能自行减轻,但未加控制的感染容易反复且具潜在风险。
尽早诊断和积极治疗可以有效避免长期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