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婴儿通常每天需要睡眠14-17小时,年龄稍大的幼儿则需10-12小时。确保宝宝的日常作息有规律,例如固定的睡觉和起床时间,可以帮助其形成良好的生物钟。
2.营造适合睡眠的环境:
光线:尽量将卧室保持昏暗,避免强光刺激。夜间可以使用柔和的小夜灯。
温度:建议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摄氏度左右,这是大多数婴幼儿感到舒适的范围。
噪音:提供安静的环境,但适当的白噪声(如风扇或白噪音机)可能更有助于稳定情绪。
3.养成睡前仪式:
洗澡:温水浴可以放松肌肉,有助于进入睡眠状态。
读故事或唱摇篮曲:平和、轻柔的声音能够安抚宝宝情绪,建立安全感。
抚触:轻轻按摩宝宝的背部、四肢可缓解身体紧张,同时增进亲子联系。
4.控制昼夜节律:
白天时可以增加户外活动,让宝宝多接触自然光,帮助调节褪黑素分泌。
避免临近睡觉时间让宝宝进行过于兴奋的活动,比如追逐游戏或观看动画片。
5.饮食与睡眠的关系:
临睡前喂奶或提供适量相应年龄段的辅食,有助于避免饥饿导致的夜醒。
注意避免过量喂食,防止消化不适影响睡眠质量。
6.适当回应哭闹:
如果宝宝入睡时哭闹,应轻声安抚,但不要总是立刻抱起,以免形成对抱睡的依赖。
确定宝宝没有明显的不适后,可尝试“渐进式延迟回应法”,即逐步延长安抚间隔时间,培养宝宝自我入睡的能力。
通过优化环境、建立固定的作息规律以及妥善管理睡前活动,大多数宝宝会逐渐形成健康的睡眠习惯,减少入睡困难和夜醒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