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外科治疗
标准治疗为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包含病变部位和对应淋巴引流区域的清扫。在手术中需保证切缘无肿瘤残留(R0切除),同时建议清扫至少12枚淋巴结以准确分期。
若因特殊情况无法实施根治性手术,可选择减瘤手术或其他姑息性处理方式来缓解症状。
2.辅助化疗
术后辅助化疗是降低复发风险的重要手段,推荐使用基于氟尿嘧啶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如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或CAPOX方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
化疗疗程通常为6个月,若患者年龄较大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可考虑调整化疗强度或单药化疗。
对于部分高危患者(如T4期、淋巴结广泛受累等),可以根据临床医生建议适当强化治疗。
3.术后监测
定期进行随访,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测(如癌胚抗原水平)、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
根据指南,术后前2年每3~6个月随访一次,3~5年每6~12个月随访一次,超过5年后每年随访一次。
4.标志物和靶向治疗
如果存在分子生物学特征(如高微卫星不稳定性、RAS/RAF基因突变等)异常,可帮助指导预后评估和个体化治疗方案。例如,高微卫星不稳定性患者可能对某些化疗方案反应较差,但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或西妥昔单抗在晚期结肠癌中应用较多,但对于非转移性癌症的标准治疗价值尚未明确。
PT4aN1bM0型升结肠癌的治疗具备一定复杂性,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由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延长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