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评估与诊断
确定肿瘤位置:大肠包括结肠和直肠,通过肠镜、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以明确肿瘤所在位置。
明确病理类型:通过肠镜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确认是何种癌细胞类型。
判断癌症分期:使用胸腹盆腔CT、PET-CT等检查,评价肿瘤的局部侵袭范围及是否存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2.外科手术
如果肿瘤局限于肠道局部且没有广泛转移,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包括部分肠管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
对于低位直肠癌,为保留肛门功能,可能需要采取保肛手术;若无法保留,则需进行造口手术。
如肿瘤较大或伴有局部侵犯,可能在术前先行新辅助治疗(如放化疗),缩小肿瘤后再手术。
3.辅助或新辅助治疗
辅助化疗:手术后可能需要化疗以降低复发风险,尤其是II期高危或III期患者。
新辅助治疗:对于某些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放疗联合化疗能减轻肿瘤体积,增加手术成功率。
靶向治疗:晚期肠癌患者可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抗EGFR或抗VEGF类药物,如西妥昔单抗或贝伐珠单抗,提高治疗效果。
4.晚期或无法切除状况
若出现多器官转移或局部无法切除,但患者仍有一定体能状态,可考虑以化疗联合靶向治疗为主要手段,延长生存时间并缓解症状。
对于阻塞性肠癌,可放置支架或行造口手术解决急性梗阻问题,随后再制定系统治疗计划。
5.随访与生活管理
术后应定期复查,包括肿瘤标志物(如CEA)、影像学检查及肠镜检查,以监测复发情况。
饮食方面建议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补充膳食纤维,保持规律排便。
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拳头大小的肠癌已表明病灶较大,需尽快就医明确诊断并接受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