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能够通过科学方法帮助缓解心理创伤带来的负面情绪,如抑郁、焦虑或恐惧。一些常用方法包括:
曝露疗法:通过安全的方式帮助患者面对创伤记忆,逐渐减少对事件的敏感性。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识别并改变因创伤导致的消极思维模式,从而建立更健康的心理反应。
药物治疗:在必要情况下,可配合抗抑郁药、抗焦虑药使用以控制症状,但需严格遵医嘱。
2.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对心理创伤恢复具有关键作用,包括家人、朋友以及社会团体的理解和陪伴。具体建议包括:
与可信赖的人倾诉内心感受,避免孤立自己。
参与互助小组,与有相似经历的人交流、分享应对经验。
如果环境允许,可尝试重新融入熟悉社交圈,恢复日常活动节奏。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心理创伤可能影响生理功能,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促进身心恢复:
规律睡眠:每日保持7-8小时高质量睡眠,避免失眠或过度嗜睡。
均衡饮食:摄入充足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避免刺激性食品如酒精、咖啡因。
定期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锻炼,例如慢跑、瑜伽等,有助于释放压力。
4.培养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
心理创伤往往导致强烈的情绪反应,学习管理情绪是康复的重要步骤:
通过书写日记记录感受,梳理情绪来源。
学习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缓解紧张情绪。
将注意力集中于兴趣爱好或创造性活动,例如绘画、园艺等,以转移对负面事件的过度关注。
5.逐步接受创伤事实
恢复过程中需要时间与耐心,重要的是逐渐接受创伤已发生的现实,并尝试从中寻找意义。适当的宗教信仰、哲学思考或艺术体验可能帮助个人建立新的生命目标。
心理创伤的恢复没有统一的时间表,每个人的恢复速度和途径都会有所不同。在实施上述措施的同时,应密切观察自身状态变化,若出现恶化趋势需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