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寻求专业帮助
抑郁是一种需要医学干预的心理疾病,轻视或拖延可能加重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的精神科或心理科进行评估和诊断。
专业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开具抗抑郁药物。这类药物能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失衡,但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服用,且疗效通常在数周后显现。
心理治疗是另一重要手段,如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性思维模式。
2.调整生活方式
保证规律睡眠,每晚睡够7-9小时,避免熬夜。睡眠质量与情绪健康高度相关,长期睡眠不足可加重抑郁症状。
坚持适量运动,每周进行3至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或瑜伽),每次30分钟左右,这种方式被研究证实能够缓解抑郁症状。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欧米茄-3脂肪酸、维生素B群和色氨酸的食物,如鱼类、全谷物、坚果及香蕉。这些营养成分有助于提升大脑功能和情绪稳定。
3.尝试心理调节
学会管理学业压力,合理分配时间,避免过度追求完美。可以利用任务清单或优先级排序方法,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小目标完成。
与可信赖的家人、朋友沟通,不要将情绪问题长期压抑。分享感受能够减轻内心负担,同时获得更多支持。
记录情绪变化,通过写日记等形式表达消极情绪,从中识别触发点并尝试调整应对方法。
尝试冥想或正念练习,通过深呼吸和专注当下,缓解紧张和焦虑状态。每天坚持10至15分钟即可见效。
抑郁的恢复过程需要耐心和积极配合,切勿忽视早期症状或自行停药,一旦发现症状严重甚至出现自残或自杀倾向,应立刻寻求专业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