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神经系统:
抗抑郁药物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起效。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神经递质调节的适应性变化,例如突触敏感性减弱或依赖性增加。
某些个体在停药时会出现短期的戒断症状,如头晕、焦虑、睡眠障碍等。这被称为抗抑郁药停药综合征,与药物类型及服用时间长短有关。
2.代谢系统:
部分抗抑郁药(尤其是三环类)可能引起体重增加或肥胖风险升高。这与它们对食欲的影响以及可能导致的代谢变化相关。
长期使用某些新型抗抑郁药可能与血糖水平波动和脂质代谢异常有关,需要定期监测以预防代谢综合征。
3.心血管系统:
部分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可能引起心律失常或延长QT间期,尤其在有心脏病史的患者中更需注意。
血压波动也是一些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表现为低血压或高血压的风险。
4.消化系统: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部分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可能随着时间归于缓解,但对于持续出现的不适需要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类型。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轻微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特别是在联合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时风险更高。
5.生殖健康:
可能对性功能产生影响,包括性欲下降、勃起功能障碍或女性性高潮困难。此类问题在部分药物中较为常见,例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6.情绪和认知:
对大多数病例而言,抗抑郁药能够稳定情绪并改善认知功能。少数个体可能经历情绪迟钝或“情感平坦”,需与医生沟通评估是否调整药物。
7.其他系统: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影响骨密度,增加骨折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
可能诱发过度排汗、口干或者视力模糊等系统性症状。
在服用抗抑郁药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并定期监测药物对身体的影响,若出现显著不适或新的症状,可考虑调整治疗方案以降低不良影响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