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了解原因与早期干预
选择性缄默症通常与焦虑相关,尤其是社交焦虑。研究表明,该症状的发病率约为0.47%-0.76%。家长和教师发现孩子长期沉默时,应尽快寻求专业评估。诊断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2.创造安全的语言环境
为儿童提供一个无压力的沟通环境十分重要。在家庭、学校等场所避免强迫他们发言,而是给予支持,例如通过点头、微笑等非语言方式鼓励参与活动。与同龄人互动时,可安排小范围、熟悉的场景以降低紧张感。
3.逐步增加沟通要求
专家建议采用“渐进式曝光”的策略,先从非语言沟通开始,例如手势或书写,然后尝试在最舒适的环境中引导其发出声音。逐步过渡到用单词表达,最终发展到完整对话。
4.心理治疗措施
行为疗法是此类问题的重要干预手段,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暴露疗法等。例如,通过帮助儿童识别和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提高自信心,逐步减少对讲话的恐惧。游戏治疗和艺术治疗也可能有助于促进表达能力。
5.必要时药物辅助治疗
某些严重病例中,医生可能会建议短期使用抗焦虑药物来缓解症状。这仅适用于其他方法均无显著效果的情况下,且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
6.家庭与学校配合
家庭成员和教育工作者的耐心配合对于康复非常关键。在家中,不要频繁讨论孩子的缄默症状,避免让其感到羞耻;在学校中,教师可与心理咨询师协作,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选择性缄默症的治疗需要时间,坚持科学的方法并保持一致性能够帮助大多数患儿逐渐恢复语言能力。同时,避免责备或强制,维护其心理安全将更有利于改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