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规律的作息时间
每天在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周末也不宜随意改变,能帮助调节生物钟,提升深度睡眠比例。成年人一般需要每天7-9小时睡眠。
2.优化睡眠环境
睡眠环境对质量影响显著,建议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适宜(18-22摄氏度为佳)。减少蓝光干扰,睡前一小时避免使用手机、电脑或电视等发出强光的电子设备。
3.饮食与运动管理
避免睡前2小时内进食,尤其是含有咖啡因、尼古丁或酒精的食品和饮品。这些成分会刺激神经系统,影响进入深度睡眠的能力。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但应避免睡前剧烈运动,以免兴奋难以入睡。
4.放松身心
睡前可通过冥想、深呼吸、泡热水澡等方式放松身体和情绪,降低交感神经活动。过度焦虑或压力可能导致睡眠浅,因此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是关键。
5.识别潜在健康问题
一些疾病如失眠症、睡眠呼吸暂停、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能是睡眠质量差的潜在原因。如果上述方法无效且长期存在问题,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治疗。
睡眠质量不仅关乎精神状态,还与整体健康密切相关。充足和高质量的休息是维持良好生活状态的重要基础,应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