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心理因素:
长期的心理压力、焦虑或紧张会导致情绪波动。这些负面情绪在某一时刻可能积累到一个临界点,触发心情低落和想哭的冲动。
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也可能引发类似的表现,尤其是伴随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自我否定、兴趣减少等症状时,应警惕潜在的精神心理障碍。
2.生理因素:
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是诱因。例如,在月经周期前后,体内雌激素和黄体酮水平变化会影响情绪。
睡眠不足可能削弱大脑对情绪的调节能力,增加负面情绪的发生概率。
缺乏某些营养,如维生素D、B族维生素或omega-3脂肪酸,会影响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情绪问题。
3.环境和社会因素:
突然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如失去亲人、工作变动、人际关系破裂)可能导致短时间的情绪崩溃。
季节性情感障碍为典型例子,特别是在冬季,由于日照时间缩短,容易导致心情消沉。
4.未被察觉的身体疾病:
某些身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疼痛性疾病,都可能伴随情绪低落的表现。
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也可能早期表现为情绪上的变化。
如果这种情绪变化只是偶发且短暂,一般无需过度担忧。但如果频繁发生或持续时间较长,则建议寻求专业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排除潜在的问题并获得适当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