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遗传因素
焦虑情绪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研究表明,一级亲属中如果存在焦虑障碍患者,其子女发生焦虑情绪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约30%至50%。某些基因的多态性,例如影响5-羟色胺代谢的基因,可能与焦虑情绪的易感性有关。
2.生理因素
大脑内神经递质水平的异常可能是焦虑情绪的重要生理基础。例如,γ-氨基丁酸水平降低、5-羟色胺功能异常以及去甲肾上腺素活性增强都可能与焦虑相关。杏仁核的过度活跃可能导致对潜在威胁的敏感性增加。
3.心理因素
个体的性格特质和认知模式可能显著影响焦虑情绪的产生。例如,完美主义者或高度敏感的人更容易因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焦虑。而负性思维模式,如对未来过度担忧或灾难化解读,也可能加重这种情绪。
4.环境因素
生活中的重大压力事件通常是诱发焦虑的直接原因之一。例如,经济困难、亲密关系破裂或职业压力增加等情况都有可能成为触发点。从小经历缺乏安全感的抚养环境也可能使个体更易产生焦虑情绪。
5.社会文化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可能对焦虑的表现及其成因有所影响。高竞争性的社会环境可能增加个体的心理压力,而强调集体责任的文化可能让个人在未能满足社会期望时感到更大的心理负担。
焦虑情绪多由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引起。通过了解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识别问题来源,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