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适应症
尿道狭窄:由于外伤、感染、炎症或手术后瘢痕形成导致。
排尿障碍:包括排尿困难、尿线变细或尿流中断。
反复泌尿系感染:尿液无法完全排空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尿潴留:严重狭窄可能导致尿液无法排出。
2.手术方法
非手术扩张法:使用特制的尿道扩张探子逐级扩张尿道,每次手术会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递增直径,常用于轻中度狭窄。
扩张探子的直径通常以“Fr”为单位,从小尺寸(如12Fr)开始,逐步增大到目标直径(如20~24Fr)。
每次扩张后需观察有无疼痛、出血等并发症。
内窥镜切开术:通过尿道内窥镜观察狭窄部位,并使用冷刀或激光准确切开瘢痕组织。
此方法适合短段狭窄,成功率较高,但存在复发可能。
尿道成形术:对较长段或复杂性狭窄,可采用开放手术移植患者自体组织(例如口腔黏膜)修复尿道。
手术时间较长,且术后恢复期需严格进行护理和监测。
3.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术前:需详细检查狭窄程度、部位及病因,包括影像学检查(逆行尿道造影或超声检查等)。同时需要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态。
术后:密切监测排尿情况,防止感染,必要时配合抗生素治疗。
定期随访:尿道狭窄复发率可能较高,术后需定期复查,必要时再次手术。
4.可能的并发症
感染:尿路感染是常见风险,需要使用无菌操作并术后加强卫生管理。
出血或尿道损伤: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此问题,应及时处理。
狭窄复发:约15%~50%的患者可能在手术后一年内出现问题,具体概率与狭窄性质、手术方式以及术后护理有关。
尿道扩宽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但术后复发风险和相关并发症需要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病情和专业医生的评估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