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煜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眼科
1.屈光度是通过测量眼睛的屈光系统如何聚焦光线到视网膜上来确定的。正常的眼球能够将远处物体的光线准确聚焦到视网膜上,而当光线无法正确聚焦时,便会产生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等问题。
2.对于近视,屈光度通常表现为负数(例如-2.00D),表示眼睛需要一个凹透镜来发散进入眼睛的光线,使其聚焦在视网膜上。数值越大表明近视程度越高。
3.对于远视,屈光度表现为正数(例如+2.00D),表示眼睛需要一个凸透镜来汇聚光线,从而让影像清晰地落在视网膜上。
4.散光则与眼睛角膜或晶状体的曲率不规则有关,需用柱镜来矫正。散光度数通常伴随轴位数据,用以描述散光的方向,例如“+1.00D×90°”。
5.屈光度并非绝对反映视力好坏。例如,两个人虽然同样是-2.00D的近视,但由于瞳孔大小、眼球结构以及其他生理条件的不同,其实际视力可能有所差异。
验光师或眼科医生在配镜之前,会根据专业检查结果提供精确的屈光度数据,以确保镜片的准确性。配镜后应定期监测视力变化,尤其是儿童及青少年阶段,避免长期佩戴不合适的度数导致视力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