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病理学上的区别
结肠神经内分泌癌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常呈小圆形或梭形,其特征包括高核分裂率和特殊免疫组化标志物(如CgA和Syn)。
结肠癌则是腺上皮细胞增殖失控的结果,多数情况下属于腺癌,显微镜下可见腺体结构异常,以及常阳性的CEA免疫组化染色。
2.发病率和危险因素
结肠神经内分泌癌较为少见,占胃肠道肿瘤的不到2%。其确切病因未知,但可能与遗传相关疾病(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有关。
结肠癌较为常见,是全球第三大癌症。危险因素包括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慢性炎症性肠病、家族史和某些基因突变(如APC基因)。
3.临床表现
神经内分泌癌的症状取决于瘤细胞是否分泌激素。非功能性肿瘤可能表现为腹痛、肠梗阻或体重下降。功能性肿瘤可能出现类癌综合征,如面部潮红、腹泻和心血管异常。
结肠癌症状则以消化道改变为主,包括便血、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交替)、腹部疼痛和不明原因贫血。
4.诊断方式
结肠神经内分泌癌需要通过活检并结合特定的免疫组化染色确定,例如检测CgA和Syn表达。另外,血清CgA水平可以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标志物。
结肠癌的诊断依赖于结肠镜检查、病理组织学分析以及CT扫描等影像学手段。CEA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肿瘤存在或复发。
5.治疗方法
结肠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如索拉非尼)及放射治疗。对于功能性肿瘤,可以加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控制激素过量分泌的症状。
结肠癌主要以手术为主,结合化疗和放疗。针对晚期病例,还可以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抗血管生成药物等靶向治疗。
6.预后差异
结肠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通常比普通结肠癌差,尤其是高分级的神经内分泌癌,其5年生存率可能低于20%,更易发生远处转移。
结肠癌的预后取决于分期,早期患者经过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但晚期患者预后明显恶化。
结肠神经内分泌癌和结肠癌的本质区别在于其起源细胞、病理特征以及临床表现,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需根据病理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