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定义与类型:炎症性肠病是一组慢性病,其特征是消化道的长期炎症。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影响结肠和直肠的内层,而克罗恩病则可以影响整个消化道,从口腔到肛门的任何部分。
2.流行病学:全球范围内,该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研究显示,在北美和欧洲,每10万人中大约有200-300例患者,而在亚洲和非洲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也在逐渐增加。
3.病因: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认为与遗传因素、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以及环境因素有关。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同时,饮食、感染、吸烟及抗生素使用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其发展起作用。
4.临床表现: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有时带血)、体重减轻、疲劳和营养不良等。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不同,且可能会有周期性的缓解和复发。
5.诊断方法:通常通过一系列检查如血液检测、粪便样本分析、内窥镜检查(结肠镜或胃镜)和影像学检查来确诊。
6.治疗方案:治疗目标是减少炎症、缓解症状和防止并发症。常用的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类固醇、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在部分病例中,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7.生活管理: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已知的触发因素,并定期进行医学随访以监测病情进展。
持续关注炎症性肠病的发展是重要的,早期干预和有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