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急性胃肠炎: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导致,如食用了被污染的水或食物,会在短时间内刺激胃肠道,引发腹泻。这种情况下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2.食物不耐受:乳糖不耐受是其中一种常见类型,由于体内缺乏分解乳糖的酶,进食奶制品后会引起腹泻。另外,对某些特定食物如含麸质的谷物(即乳糜泻)可能也存在不耐受。
3.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肠道疾病,多表现为进食后腹泻、腹痛,通常与精神压力、不健康饮食有关。没有器质性病变,但症状反复。
4.胆汁酸性腹泻:胆囊切除术后或部分人群,胆汁释放异常会直接刺激肠道,引发进餐后的腹泻。
5.进食高脂、高糖食物:油腻或甜腻的食物难以快速消化吸收,会加重胃肠负担,导致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6.食物中毒:摄入被毒素或细菌污染的食物会引起急性腹泻。潜伏期因致病源不同可能较短,多数还伴有明显的其他症状。
7.慢性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表现为餐后腹泻。如果伴有体重下降、便血,应高度警惕。
8.药物副作用:一些药物如抗生素、泻药会扰乱肠道菌群平衡,造成排便异常。
9.甲状腺功能亢进:代谢过快可刺激肠道蠕动增加,导致频繁腹泻。
这种现象需要根据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进行判断。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饮食上应尽量避免油腻、辛辣及寒凉食物,不宜过饱,注意饮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