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因素
(1)摄入过多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这些食物在肠道中经过细菌发酵容易产生气体。
(2)高脂肪或高蛋白饮食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延长食物残渣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肠道内气体的生成量。
(3)乳糖不耐受的人在摄入含乳糖食品后,由于缺乏乳糖酶而无法完全消化乳糖,也会产生大量肠气,并伴随腹泻或大便稀软。
2.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尤其是有益菌减少时,可能会导致肠道内发酵过程加剧,不仅产生更多气体,还会影响粪便的成形能力。这种情况常见于滥用抗生素或者饮食不规律的人群。
3.消化不良
当胰腺、肝脏或胆囊功能异常时(如胰腺炎或胆汁分泌不足),可能导致脂肪和蛋白质吸收不良,形成油腻、不成形的大便,同时伴随肠道产气增多。
4.肠道疾病
(1)肠易激综合征:这种功能性疾病常表现为腹痛、腹胀、大便不成形以及排便次数改变,常与压力或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2)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可能有黏液便或血便,同时伴随腹胀和腹泻症状。
(3)寄生虫感染:例如蛔虫或其他寄生虫感染,可能干扰肠道功能,出现消化不良和大便异常。
5.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焦虑、紧张或睡眠不足会通过肠脑轴影响肠道功能,表现为肠道产气增多和大便形态异常。
如上述症状持续存在或伴随明显不适,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如粪便常规、肠镜检查或肠道菌群分析,以明确具体病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