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医学定义:
近视通常以屈光度(即“度数”)作为衡量单位,负值表示近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近视分为轻度(-0.5D至-3.0D)、中度(-3.0D至-6.0D)和高度(大于-6.0D)。500度相当于-5.0D,因此接近高度近视的下限。
2.眼部结构变化:
近视500度常伴随眼轴过度变长,正常眼轴长度一般为24毫米左右,而中高度近视者可能超过26毫米。这种拉长会导致视网膜、脉络膜等组织变薄,增加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风险。
3.并发症相关性:
中高度近视与某些眼部并发症存在较高相关性,包括青光眼、白内障、黄斑裂孔及后巩膜葡萄肿等。研究表明,高度近视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概率是普通人的10倍以上。
4.矫正手段:
近视500度可以通过佩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矫正,或者选择角膜塑形镜控制进展。适合条件者可考虑屈光手术如准分子激光或ICL晶体植入。
5.预防和监测:
定期眼科检查非常关键。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黄斑病变或视网膜破裂的早期征兆。同时,通过合理用眼、户外活动等方式减缓近视加深速度。
中高度近视需要高度重视,不仅要矫正视力,还需关注其长期健康影响,定期复查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