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明确致敏原
过敏性结膜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接触致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或某些化学物质。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或特异性IgE检测)以明确具体诱因,避免反复暴露。
2.药物治疗的精准应用
抗组胺类眼药水:可以缓解瘙痒和红肿,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滴眼液,可用于长期预防。
低浓度激素类眼药水:适用于症状严重且难以控制的情况,但应严格限制使用时间,以减少副作用。
全身用药:对于合并全身性过敏反应的患儿,可酌情使用口服抗组胺药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3.正确使用人工泪液
人工泪液可以冲刷掉眼部残存的过敏原,同时减轻干涩感。建议每日使用3-6次,不含防腐剂的产品尤为推荐。
4.注意用药依从性
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频繁更换药物,否则容易导致病情反复。
5.生活环境优化
减少室内尘螨:定期清洗床单,被褥使用防螨罩,保持房间通风干燥。
避免高风险季节外出:花粉浓度较高时减少户外活动,必要时佩戴护目镜。
禁止揉眼:通过转移注意力或冷敷的方式代替揉眼动作,防止角膜机械性损伤。
6.检查其他相关疾病
部分儿童可能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这些疾病可能与结膜炎相互影响,需一同评估并处理。
针对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关键在于找到病因,严格避免致敏原,配合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案,并改善日常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