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调节性假性近视:散瞳药物通过麻痹眼睛的睫状肌,使眼睛无法调节,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测量屈光度。如果在散瞳后屈光度数值增加,可能是由于之前存在调节性假性近视。调节性假性近视是因为过度使用眼部调节功能导致的暂时性近视状态。
2.隐形屈光误差:正常情况下,眼睛的调节机制会主动补偿某些轻微的屈光误差。在散瞳后,由于这种调节功能被抑制,原本被掩盖的屈光错误就会显现出来。
3.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的眼睛还在发育过程中,通常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在散瞳后,这一调节能力被阻断,更容易显示出潜在的远视。
4.眼部健康问题:某些眼部健康问题,例如晶状体疾病或者角膜异常,也可能导致散瞳后验光出现变化,这不一定与近视直接相关。
虽然散瞳后的验光结果能够更准确反映眼睛的屈光状态,但并不总是表示近视的存在。需要对屈光度数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是否真的有屈光不正问题。专业眼科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用眼习惯以及散瞳前后的检查结果来做出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