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物因素:一些研究表明,攻击行为可能与生物因素有关。例如,大脑中的某些区域如杏仁核与情绪控制和攻击行为相关。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和多巴胺水平的异常,也可能影响攻击性。激素,尤其是睾酮,被认为与增加的攻击倾向有关。
2.心理因素:个体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也是影响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例如,患有某些精神障碍的人,如间歇性爆发性障碍或反社会人格障碍,可能更容易表现出攻击行为。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多次遭受虐待或忽视也可能导致攻击性的心理倾向。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在塑造个体的攻击行为中起着关键作用。暴力的社交圈、压力大的生活状况、缺乏社会支持以及接触到暴力的媒体内容,都可能增加个体的攻击行为风险。
理解攻击行为的病因需要综合考虑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通过识别和管理这些因素,可以帮助预防和减少不必要的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