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病因:
脑梗死:主要由血管阻塞引起,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导致脑部某区域的血液供应中断。
脑出血:由脑内血管破裂引起,血液流入脑组织,常与高血压、脑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有关。
2.症状:
脑梗死:症状可能逐渐出现,包括突然的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困难、视力模糊或丧失,以及面部不对称。
脑出血:症状通常较为迅速且严重,可能包括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以及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失。
3.诊断:
脑梗死:需要通过CT扫描或MRI确认,以排除出血性病变。
脑出血:CT扫描是首选方法,可迅速确定出血部位和程度。
4.治疗:
脑梗死:常用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在症状发作后尽早使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也用于预防复发。
脑出血:重点在于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血压,有时需要外科手术移除积血。
这两种疾病都属于急性脑血管事件,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预防方面,应关注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戒烟限酒和保持健康饮食及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早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