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是什么意思

2025-01-15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以及排便习惯改变。此病症状通常呈现慢性和复发性,并且可能持续数年。

1.发病率:肠易激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10%到15%的人群,但其中仅有30%的人寻求医疗帮助。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约为2:1。

2.类型:根据症状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以腹泻为主(IBS-D)、以便秘为主(IBS-C)、以及两者交替发生(IBS-M)。

3.症状:典型症状包括腹痛或不适感,这种疼痛在排便后通常会得到缓解。患者可能会经历大便性状改变,如稀便或硬便,以及排便频率变化。

4.病因:尽管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目前研究认为与肠道运动异常、肠道敏感性增加、精神因素、饮食及肠道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

5.诊断:通常依赖于罗马IV标准进行诊断,该标准要求至少在过去三个月中,每月至少出现一天以上的腹痛或不适感,并伴随排便习惯改变。

6.治疗:治疗方案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如抗痉挛药、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以及益生菌的应用。

了解肠易激综合征的特征和症状有助于有效管理和减少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这一疾病尽管不危及生命,但可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免费咨询